市政协总工会界别委员履职一年间
该区域包含正文内容,按tab键遍历信息
每一位委员的形象叠加在一起,就是政协的形象;每一位委员的行动力、影响力叠加在一起,就是政协的行动力和影响力。
调研不停歇,建言促发展。刚刚过去的2024年,市政协总工会界别的委员们认真履行职责,心有职工,胸有良策,肩有担当,成为广大职工心声的“倾听者”,诉求的“代言人”。整个年度中,委员们紧紧围绕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政协工作全局和工会主责主业,脚踏实地,积极创新,始终关注热点、重点、难点、要点,他们知责于心、担责于身,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履职答卷。
1月14日,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将正式开幕。总工会界别委员们将会纳众智、聚共识,把申城广大职工的期望带进会场,发出更响亮的“工会声音”。
始终聚焦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
近年来,随着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快速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日益庞大。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在上海,这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遍布在市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据统计,本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超过300万人,其中大多数是外来务工人员。
如何更好地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权益,不断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社会各界有关方面都在思考和探索,这也是市政协总工会界别委员始终关心的话题。
这些年来,从加快建立完善灵活就业群体服务和保障体系,促进“五型经济”发展,呼吁尽快推动完善相应的服务保障政策,精准做好就业渠道、技能培训、劳动安全、职业伤害保障等相关工作,到推动建立健全本市互联网平台企业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间诉求表达民主协商机制,提出加强监管优化服务保障外卖快递人员作业安全的建议,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良好氛围,再到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和人民城市理念,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协商协调机制建设立法,为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提供法治保障,市政协总工会界别委员们可谓是一年一个“脚印”,不断推动着这项工作前行。
2024年,市政协总工会界别开展“头部平台企业经营管理状况与员工权益保障情况”专题调研活动。快递员是灵活就业群体的代表,他们的权益牵动着委员的心。临近“双十一”忙季,委员们走进圆通上海浦西集运中心和企业总部,实地调研圆通速递转运中心“双十一”运转情况,参观企业展厅及党群阵地。委员们与企业相关负责人交流应对“双十一”及员工服务管理情况,并在立法保障、民主协商、关心关爱等方面提出建议。
专题协商中,委员们聚焦深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工作,着力推动各方联动,强化合力,进一步认识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的重要意义,综合考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关切,找准问题对策,进一步推动“促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协商协调机制”立法进程,从而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平台企业的共同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向“新”而行
新质生产力职工如何发挥作用
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海正奋勇争先、疾走在前。要在创新实践中发展出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新质生产力,职工不能缺位,更需要有作为。
那么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推动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职工发挥了怎么样的作用?工会又如何赋能?2024年,围绕“服务职工创新创造,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题,市政协总工会界别专题调研走进上海建工四建集团,开展调研活动,召开专题座谈会。
城市更新对于推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上海建工四建集团在这方面有着许多尝试: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为城市更新中的多样难题提供了新的利器。以“上海工匠”谷志旺等为代表的劳动者积极拥抱新技术手段,为城市更新赋能。委员们参观了四建集团科技展示厅,听取有关方面介绍四建集团在城市更新、数智赋能、历史建筑修复、技术传承与创新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探讨了劳模工匠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如何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殷红霞、归潇蕾、黄斌、魏峥颖等委员围绕各自领域交流发言并提出相关意见建议。
不仅如此,2024年,市政协总工会界别为了聚焦服务职工职业发展,了解新技术、新产业发展,先后走进东方国际、上海建工等企业开展专题调研活动。未来,市政协总工会界别将继续发挥委员们的作用,围绕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题,通过劳动和技能竞赛,鼓励劳动者在技术上传承和创新,从而实现劳动者素质的整体提升,既发展新兴技术和产业,也在城市更新等传统领域探索生产要素的转型升级。通过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等制度,将服务职工创新创造、推动新质生产力作为重要议题,鼓励更多企业和职工共同参与。
破题“李斌之问”
高技能人才缺口如何填补
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进工厂,高技能能工巧匠在哪里?这是上海著名的“李斌之问”。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进这些年来,多项举措在上海全面推进、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李斌之问”近些年随着改革推进这些现象有所改善,但难点依然存在。
如何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匹配度?工会如何在推动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有效衔接中更好发挥作用?为此,市政协总工会界别开展专题学习活动,委员们走进三枪工业城,实地了解东方国际集团作为传统企业在转型过程中,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具体举措,并结合自身作交流发言。
在调研中,总工会界别的委员们一方面了解国家和本市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产业工人建设改革、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等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另一方面着重调查了解新时期产业工人在转型发展、产品创新等方面的探索,企业在保障职工主人翁地位、发挥职工主力军作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正当利益等方面的主要做法以及突出问题,同时也关注了在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和工作情况。
不少委员围绕“加强产业工人教育培训、建立完善技术技能提升和评价体系、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等方面进行交流,现场“金句”频出。市政协委员、总工会界别副召集人王厚富表示,要从源头打通鸿沟,有效衔接院校和企业之间的人才培养;要打开技能人才的“天花板”,搬走制约其发展的“拦路虎”,促使其主动不断提升自我;要在培养过程中创新模式,积极鼓励,让更多一线职工能够在岗位上有成就感、获得感。
强化知情明政
更好发挥参政议政作用
不仅如此,2024年,市政协总工会界别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专题考察活动,聚焦上海科技创新、民生保障、城市建设等领域,帮助委员进一步了解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和进展,以及相关领域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阔视野,更好地发挥参政议政作用。
市政协副主席吴信宝,市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孙甘霖,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专职副主任朱慧及市政协总工会界别委员等来到海鸥饭店专题调研,一行人与市总工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侯继军围绕工会企事业高质量发展、切实做好职工维权服务工作以及更好服务城市更新等主题进行了交流。
调研有深度,建言有质量。今年两会期间,市政协总工会界别还将聚焦复合性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上海工匠学院体系建设以及新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等内容,建诤言、献良策,充分展现界别特色,继续为上海千万职工“鼓”与“呼”。
■劳动报记者 罗菁 张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