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区域包括正文内容,按tab键遍历信息
“印见荣光——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上海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全国职工篆刻作品展·上海巡展”正在上海市工人文化宫火热展出。日前,来自育辛中学的百名师生走进展厅,以一堂沉浸式的美术实践课,近距离感受篆刻艺术的魅力。
活动伊始,展览策展负责人与讲解员率先登场。他们向师生们系统解读展览策划理念,重点介绍多枚核心印章的创作背景与文化意义。“本次上海巡展新增印章中有22枚由中央美院(中法)艺术设计管理学院师生参与设计与制作。”展览策展负责人张桂华介绍,这些印章运用微型雕塑、三维扫描、电脑建模、3D打印、手工上色等综合工艺,采用光敏树脂、亚克力、金属、通电玻璃等综合材料,集中体现了新理念、新内容、新设计、新造型、新材料、新科技的创新维度,“希望来展厅践学的同学们,能在此学习知识,汲取创作养分。”
随后,本次展览劳模肖像创作者、上海刘双工作室负责人刘双以自身创作经历为切入点,为同学们带来生动授课,深入阐释篆刻艺术与劳模精神的内在联结。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在展厅内开展素描创作,将对篆刻艺术与劳模精神的理解融入笔尖。
此次师生专属活动,是上海巡展特别推出的“展览+微讲座导览”模式的具体实践。据了解,上海巡展组建了由西泠印社社员、上海书法篆刻界资深专家、策展团队成员及优秀职工篆刻代表构成的微讲座导览师资团,可依据团队预约需求,提供30至45分钟定制化导览服务,内容涵盖篆刻作品解读、艺术发展脉络、职工创作时代价值及印章美学知识等,精准提升互动体验。
当天下午,展厅热度不减。公益乐学“非遗面塑课程”如期举行,宝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吴淞面塑”代表性传承人冯秋霞现场授课,她提到:“印章造型与非遗面塑创作逻辑相通,能让非遗课程走进展览,带领大家在塑形中领悟印章构图智慧,让静态印文化与动态面塑技艺碰撞,是传承文化匠心的美好尝试。”现场学员用超轻粘土制作迷你“印章”,在动手实践中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据悉,“印见荣光”上海巡展还将持续丰富活动形式,后续陆续推出展览+“小刀郎数字篆刻体验”、展览+“上海职工五一讲堂”、展览+“场景读书会”以及展览+“线上直播活动”等,让印文化与篆刻艺术以更多元的姿态走进大众生活。
劳动报记者 李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