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运史话·溯源|一百年前工会设立职业介绍所
发布时间:2025-04-08

该区域包括正文内容,按tab键遍历信息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是劳动者获得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基本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并对“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进行全面部署。工会作为就业帮扶的重要力量,开展职业介绍工作由来已久,已经有100年的历史了。

  1920年10月7日,党领导下成立的第一个工会机器工会通过了《上海机器工会简章》,明确了工会的13项重要职责,其中第一条就是设立职业介绍所,为失业工人提供就业帮扶和援助。1924年9月1日,沪西工友俱乐部成立,也有职业介绍所的相关规定。1925年6月,上海总工会颁布《上海总工会总章》规定,为“保障工人利益,设法解决救济及职业介绍等事项。”为解决失业工人的就业问题,1925年9月,上海总工会失业介绍所正式对外办公,在各个区域办事处设立报名点,方便失业工人就近报名。

  解放后,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一部分企业服从国家经济调整和改革的需要,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社会待业下岗职工逐渐增多。为了解决这一突出问题,上海市总工会牵头成立职业介绍机构,1988年12月1日,上海市总工会虹口区办事处成立了职业介绍所(后改名为虹口区总工会职业介绍所),这是全国工会系统创建的第一个职业介绍所。1990年8月,全国总工会在上海召开“工会参与劳动就业工作座谈会”。1992年8月4日,上海市工会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挂牌成立,这是本市工会为配合企业转换机制、加快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又一举措。

  《上海市就业促进条例》规定:“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等群团组织应当协助政府及相关部门开展所联系群体的促进就业工作,提供相应的就业服务,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劳动权利。”

  2018年以来,面对高校毕业生、新“4050”就业难等诸多挑战,上海市总工会不断拓宽服务平台,瞄准服务对象,广泛开展“会聘上海”职工就业护航行动,宝山区、松江区等区还适应新群体的需求,推出直播带岗活动,帮扶特定人群就业,探索出一套工会就业帮扶援助的“上海模式”。


  ■作者 一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