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区域包括正文内容,按tab键遍历信息
元宵节后,申城迎来求职用工高峰期,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领域也成为求职者重点关注的就业方向。据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结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达8400万人,已占职工总数的21%,成为劳动力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门槛低、上手快、收入可观——这些职业标签吸引了无数中青年求职者。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光鲜的就业图景背后,生产工具成本、技术技能、跳槽成本等“隐形成本”高悬,鲜为求职者知晓。那么,成为一名新业态劳动者需要花多少钱,又需要多久才能回本?本报记者实探实访,起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就业成本。
“以租代购”盛行
生产工具成本超预期
“弹性工作时间”“月入过万”……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的招聘广告铺满求职平台,充满诱惑的工作福利下,工作要求往往都很简单,似乎只要有一辆车,就能轻松入行。记者采访调查后却发现,网约车司机每月首周营收大多支付了租车费用,货车司机平均21个月才能挣脱车贷枷锁,而外卖骑手的电瓶车正化身“吞金兽”。这些维系生计的“钢铁坐骑”,正在上演真实版的“速度与贷价”。
宝山外高桥码头,等待装货的集卡司机刘师傅心里盘算着这个月的加班费;百公里外的静安寺商圈,外卖骑手小陈正在等红绿灯,看着电动车仪表盘跳动的电池红灯,想着送完这一单就找个地方换电,“送完这单,差不多这个月车子和电池的租金就赚到手了”。货运集卡车轮滚滚向前,外卖快递电动车穿梭大街小巷,网约车日益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切,都离不开最基本的生产工具、他们赖以生存和赚钱的“饭碗”——车。
他们依赖谋生的生产工具需要付出多少成本?
网约车司机陈师傅给记者算了笔账,“我是普通的荣威电车,一个月租车费6500元,一天跑12个小时,大概能跑到600多块钱。”陈师傅没有想过买车,网约车只是他周转生活的暂缓之计,“买一辆车,还是营运车,除了数万甚至十余万的购车费用,还要办理人证车证,天知道要什么时候把钱赚回来。”记者随机采访多位相关从业者后发现,“以租代购”不只存在于网约车行业,已是当下新业态劳动者普遍采用的方式,这也是目前成本最低的入行方法。
货拉拉司机如果租赁一辆双开门大面的瑞驰EC75,首付4000元,每月月供2600元左右,48期还款后能够彻底拥有这辆13万元的小货车;外卖小哥如果租赁电池与电动车的组合套餐,每个月租金在600多元,如自带电动车,电池租金在100-200元之间。
各行各业均不同,干了十几年货运的老司机刘师傅透露,在上海,大部分驾驶集装箱大货车的司机的车来自企业老板,司机挣的是出车公里数的劳务费,“一辆车四十多万,我们这行没有什么公开租车的平台。”
在快递行业,站点往往也不提供配送车辆。“我们基本上是小哥自己的车子,自己的车子他们才会爱惜。”极兔快递站点站长胡正平告诉记者,由于相关部门要求快递外卖使用专门的电子牌照,而电子牌照需要绑定到个人名下,站点会希望小哥们尽量使用自己的电动车。
回本周期漫长
隐形成本暗处滋生
“大部分出来跑外卖的人,都是为了挣钱,也都更害怕被骗,不乐意先付钱。”负责招聘骑手的黄浦外卖站长小兔一语道出了“以租代购”盛行的原因,“上海的骑手几乎都是外地人,这个月跑完不跑了,甚至第二天就不干了的人都很多,买了电瓶车他们放哪儿呢。”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上海,一名无违章、无事故、全天运转的网约车司机大约需要连续工作足足10天方能还清当月租金;去除车贷,一名货拉拉司机的平均月收入约为7000元,通常都能按时还完贷款;一名在繁华商圈送外卖的骑手一天需要跑40单,大约三天时间可以将当月电池与车的租金挣回。
如果是一名新手,赚回成本的时间可能更长。
记者发现,过了入行这道关,更隐秘的隐形成本在暗处滋生。“吃一个违章就是200块钱。”网约车司机陈师傅说,他最开始在上海跑单时,由于不熟悉路,第一个月明明满勤,但几乎没有挣到钱,“要么违章扣钱,要么乘客差评导致收入减少。”陈师傅抱怨,“有的地方不让停车,但乘客非要下车,不停车就差评,停车就违章。”此外,保险上也有讲究,如果出了事故,司机需要向租车公司交费,“租车公司会说,租赁车保险上浮厉害,有了事故肯定涨价。”
警惕欺诈陷阱
避免盲目入行
虽然上海并不盛行租赁大货车,但在其他城市里,“应聘月薪过万的高薪司机却背上近15万元车贷”的新闻屡见不鲜。据了解,全国多地曾连续发布“套路运”“套路贷”相关风险提示,利用求职者急于找工作的心理,通过假借购买保险等方式,诱导哄骗司机,莫名背负十多万元的车贷和保险费。
与技术工种不同,网约车司机、外卖小哥等这类职业时间灵活、收入稳定,且市场需求大,因此成为急需赚钱的打工人的首选,尤其适合需要快速就业或过渡期工作的人。也正因为他们着急挣钱,才更容易坠入欺诈陷阱。网络上租赁车辆的信息铺天盖地,高薪招聘一条接一条,手头局促的外卖小哥青睐廉价的二手电动改装车,这些往往背后藏着更大的隐患。
“一辆电动车基本上也就三年左右需要更换了,毕竟车况和车子性能也会影响到小哥的骑行安全。”在胡正平看来,就业最大的成本就是安全成本,如果因安全事故,可能会导致更大的经济损失。
对于劳动者自身而言,求职时务必保持警惕,仔细甄别招聘信息的真实性,避免盲目跟风或轻信高薪诱惑,轻易入行。
在签订合同前,务必仔细阅读条款,必要时寻求法律援助,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
■劳动报记者 梁嘉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