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s/images/index.jpg)
该区域包括正文内容,按tab键遍历信息
1月8日,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路径探索与实践创新”为主题的上海市总工会与复旦大学共建马克思主义工运理论研究基地2024年学术研讨会暨上海市工人运动研究会2024年年会在复宣酒店四楼报告厅成功举办。会议由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上海市工人运动研究会共同主办。上海市总工会副主席桂晓燕出席会议并讲话,复旦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志敏到会致辞。上海市总工会、复旦大学相关部门负责人,区局(产业)工会代表、有关高校专家学者及市工运研究会领导班子、理事、会员等出席了此次会议。研讨会由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友钟主持。
桂晓燕在讲话中指出,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实现产业工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不断提高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贯彻好、落实好。她强调,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需要从加强政治思想引领、完善技能形成体系、维护劳动经济权益、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全面强化组织保障等关键环节着手,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体系,为产业工人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陈志敏在致辞中指出,组织动员亿万职工积极投身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一件大事,把研讨焦点放在“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就是希望同与会的专家学者、工会同仁一起来深入探讨和交流这一重要议题。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围绕“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路径探索与实践创新”各抒己见。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原副部长、一级巡视员姜文良认为,深化产业工人队伍,要大力培养大国工匠。上海市总工会研究室主任、上海市工人运动研究会会长王宗辉结合上海工会的探索实践,探讨上海工会如何搭建平台,激励产业工人。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职业能力建设处副处长、二级调研员屠蓉谈到,产业工人是技能人才的重要组成,通过构建具有上海特色的职业技能培训评价制度体系,推动技能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上海市教委职业教育处副处长马骏从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的角度分析,提出健全职业发展体系,促进产业工人成长成才。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肖巍从理论方面入手,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有关生产力论述为今天理解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的恢宏视野。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岑峨认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必须在法治框架下进行,着重探讨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法治保障。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教学部讲师杨轶波以德国为例,分享了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构建和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的思考。松江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徐青介绍了松江区总工会围绕松江科创生态建设大局,落实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牵头职责,赋能松江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探索。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党委工作部(企业文化部)部长张婷结合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的举措,分享如何打造新时代大飞机产业工人“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