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区域包括正文内容,按tab键遍历信息
在深化产业工人队伍改革的战略布局下,上海正以市级统筹之力推动各区级工匠学院体系化建设。通过政策协同、资源整合等创新举措,各区结合区域产业优势开展差异化实践,形成“一区一特色”的创新格局。
徐汇
邀请劳模工匠 开课百年工运主题
近日,在徐汇工匠学院举办了一场兼具专业深度与实践价值的讲座,邀请了四位来自不同行业的劳模工匠专家担任主讲教授,为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的学生们带来了精彩的专题分享。此次“精神感召之大国工匠”系列讲座属于“技动徐汇·铸就劳动荣光”的工运百年系列主题讲座。
讲座中,市劳模、上海工匠、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研发专家周向争以“工匠精神引领产业创新发展的探索”为主题,结合三十余年一线科研经验,系统阐释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内核。他通过信号系统研发与智能化改造案例,强调技术创新需与社会价值深度融合,并勉励学生们要以技术为基、以匠心为魂,投身产业升级浪潮。
徐汇区劳模、徐汇工匠、上海富瀚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预研总监董鹏宇博士聚焦芯片行业的技术演进与国产化突破,以“芯片行业的发展脉络与未来展望”为主题,剖析了我国芯片产业从“跟跑”到“并跑”的艰辛历程,诠释了“坐得冷板凳,熬出真本领”的工匠精神。
上海工匠、上海中南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徐金枝深耕涂料行业二十余年,以“涂料与人生皆为艺术”为喻,用“马拉松式科研”“失败即阶梯”等鲜活案例,鼓励学生们要养成抗压耐挫的坚韧品格和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在德技并修的创新道路上不断奋进,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徐汇工匠、上海市徐汇区牙病防治所口腔技术室主任周曼莉围绕“从古埃及金牙到AI咬合重建”,结合临床实例,阐释口腔修复“技术为骨、人文为魂”的核心理念,以科技赋能传统技艺,守护口腔“方寸之地”,以匠心致初心,让“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劳动报记者 梁嘉蕾
普陀
定制特色课程 线上线下联动发力
乍暖还寒的春日,普陀工匠学院的课堂热气腾腾。新能源汽车维修、车辆涂装养护、直播技巧……自去年首期体验课程上线以来,这座由普陀区总工会联合上海市曹杨职业技术学校共建的学院,以产教融合、“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创新模式,成为职工技能提升的“充电站”。
“大家看,贴膜时手指要轻盈,每寸边角都要对齐。”国家级金牌指导教练、普陀技术能手、普陀工匠李联保手持汽车保护膜,向学员演示“隐形车衣”的操作奥秘。这堂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的“大师课”,系统讲解“隐形车衣”基础知识、安装流程、漆面抛光技巧及日常维护要点,甫一推出便广受好评。课堂外,超300名学员通过直播间同步学习。
作为普陀区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普陀工匠学院在2024年正式成立。区总工会依托曹杨职校的职业教育资源,构建起“理论+实操”双维度教学体系。“相比线下教学,线上课程互动性更强,面对的职工群体也更广泛,每节课我都会多准备3至5小时的内容,按照学员的提问和需求进行调整。”李联保向记者介绍,他在工匠学院课程设计上更强调实用性和场景化,通过案例拆解满足职工个性化需求。
“汽修专业是曹杨职业技术学校的王牌专业,这也与普陀汽车行业、网约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相契合。”普陀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课程设计阶段,区总工会就与曹杨职校联手展开调研,针对辖区企业、特别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需求,开设了新能源汽车、网络直播、互联网营销等课程,为他们的职业规划发展助力。
据悉,目前学院已形成“课程矩阵”。“我们不仅要传授技术,更要培养职工的创新思维。”正如参与课程设计的李联保老师所言,学生们的作品是学院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的生动注脚。
■劳动报记者 李嘉宝
松江
学历提升班首批招生 机电一体化专业热门
松江工匠学院首批学历提升班线下课近日于上海松江开放大学开课,为全区职工提供学历与技能提升的“一站式”服务。记者了解到,本次首批春季学历提升班目前招生人数为336人,其中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尤其热门。
开班当天,上海松江开放大学各课堂内学习氛围浓厚,计算机辅助设计、行政管理实务等80余门专业课程同步开启。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科课堂内,学员李泽亮正跟着老师学习几何作图,点、直线和平面投影等AutoCAD软件基础操作知识。李泽亮说,学院有条件完备的实操场地,专业技能等级认定后还有政府补贴,让自己很放心。
围绕深化松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今年1月7日,松江区总工会联合七部门在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松江开放大学揭牌成立松江工匠学院。结合各大院校学历教育、技能培训资源优势,以“订单式”开展学历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项目,同时与职业院校、企业等单位挖掘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并聘任其为“工匠讲师”,一方面参与制定工匠学院技能提升培训课程,另一方面形成工作合力,组织开展师徒结对带教、助企行等,破解企业技术难题。
■劳动报记者 陈恒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