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行业有望走向合规时代
发布时间:2025-09-15

该区域包括正文内容,按tab键遍历信息

  ■劳动报记者 陆燕婷      

  连锁餐饮集团“西贝”陷入预制菜舆论风波。罗永浩、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等关于“预制菜”的观点碰撞,引发全民探讨。记者了解到,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届时,预制菜“身份”或将有统一说法,餐饮门店是否使用、如何使用预制菜也将首次纳入信息披露范畴。也有专家建议,预制菜的上述信息应强制披露。这或将是预制菜行业从“野蛮生长”走向“合规时代”的关键节点。

  上海餐饮烹饪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出台或有望给行业一个统一的参考标准。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尚不明确这一《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是推荐性国家标准还是强制性国家标准。

  “如为推荐性标准,则仅能够起到为行业作出规范引导的作用。而如为强制性标准,则能够给相关监管部门作为执法参考,对餐饮企业起到规范管理。”上海餐饮烹饪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实际上,参考此前由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委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对预制菜的要求并不低,比如该通知指出“预制菜不能加防腐剂”,而在实际生活场景中,预制食材、预制菜肴,确实未必能够做到百分百不添加防腐剂。

  “从草案起草、通过审查,到最终落地,还有一段路要走。一个备受关注的标准在正式出台前,会几经讨论、反复研讨,旨在为推动行业健康有序良性发展。”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厉曙光表示,这一次就预制菜标准的全民大讨论,也把大家关心的问题充分暴露,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家标准的加速落地。

  “即使食品保鲜技术过关,食品仍在保质期内,餐饮企业也应当考虑到大众的饮食习惯。采用保鲜技术的食品是否控制在几天或几个月,而不是超长的2年之久?因为这有悖消费者的日常饮食认知和常识。”厉曙光还表示,在事件发生后,就西贝厨房内一部分“超长保质期”的食材所引发的热议,餐饮企业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厉曙光表示,就上海而言,多年来坚持推行“明厨亮灶”,让沪上消费者在餐厅就坐时,也能够对后厨情况一目了然。规范监管的同时也是对餐饮行业从食材到烹调加工过程的观察和监督。“期待国家标准出台后,能够推动餐饮行业正向良性发展,让餐饮行业有标准可依、也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