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新片区招商引资迎来“开门红”
发布时间:2025-02-21

该区域包括正文内容,按tab键遍历信息

文汇报记者 周渊

临港新片区昨天举行2025年“开门红”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暨重点企业表彰大会,41家企业集中签约落地,总投资428亿元,其中,百亿级项目1个、10亿级项目6个,新片区招商引资迎来“开门红”。签约项目涵盖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低空经济、数据经济、高端装备、智能汽车、国际贸易、新能源等多个前沿领域,涉及上海重燃、天御星空、微创大数据、MacEarth等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将进一步加快新片区产业集聚,提升发展能级。

“在这里投资建厂是我们的不二选择”

“临港新片区拥有成熟的产业链、强有力的政策优势,具备国际化的管理和运营能力。政府部门的高效率、国际视野和前瞻服务令企业感到家一般的温暖,在这里投资建厂是我们的不二选择。”签约企业之一、上海荷福人工智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锦霆向记者介绍,今年公司计划在临港投资5亿元,主要生产AI大模型指导下的多功能光伏面板机器人,它涵盖设计、安装、后期维保、发电管理等全生命周期,预计年产量将达到500至1000台。

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新片区正加速布局智能算力体系。此次签约的中国电信临港信息园区二期项目拟投资25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未来将建设超级算力中心,支持万亿参数大模型训练,与商汤科技、中国联通、有孚网络等众多算力企业一起,打造智算算力为主、基础算力和超算算力协同的多元供给体系,并与新片区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联动发展,加快推动智算芯片“国芯国用”。

中国电信旗下临港算力(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姜鎏介绍,至2024年底,临港智算中心已建设交付各类算力超10000P,后续计划每年投产6000余机架,到2028年提供总计约3万个高功率机架的服务能力,项目终期将达30万卡的承载能力。二期将设计打造成全球数据创新枢纽,以国际通信枢纽、跨境数据中心、离岸数据中心和数据创新研发中心为实体,发展跨境数据流通、增值电信业务及AI应用业务。

上技国际的跨境技术贸易功能平台和跨境产业孵化基地项目拟投资26亿元,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将为在岸企业提供科创服务,并通过打造跨国合作研发基地,培育符合国际要求的技术转移人才,吸引人才集聚,构建新片区跨境技术贸易生态。

让产业生态成为搬不走的核心竞争力

记者从会上获悉,新片区成立5年来,依托先行先试的制度优势、开放优势、创新优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厚植企业发展沃土,累计签约项目超600个,投资总额超6000亿元。2024年,临港新片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423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61亿元,前沿产业集群加速集聚,发展势头强劲。

未来5年,新片区把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列为首要任务,目的是打造一批具有行业引领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新片区已跨前一步改革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体系,去年9月,上海临港新片区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招商服务一体化平台揭牌成立,通过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导向的招商公司,结合行政力量和市场资源,运用“投行思维”助力招商。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科处副处长、上海临港新片区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向聪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新片区将围绕产业生态,一方面以龙头企业的核心供应链、基金投资链为招商重点,另一方面,要走出去招商,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此外,新片区正通过强化产业研究对招商进行赋能,同时,以制度创新服务产业发展,推动“苗圃变森林”。

李向聪介绍,根据新片区产业形态,招商团队正瞄准下一个“风口”提前布局,比如:集成电路封装、光芯片、光模块,汽车操作系统、汽车电子、KD工厂出口新业态,新能源方面的长时储能以及氢能电解槽、核聚变核能电堆等。

“招商服务一体化的核心就是把招来的企业服务好,让企业发展壮大,继而营造产业生态,让产业生态成为临港搬不走的核心竞争力。”李向聪说。

接下来,新片区将继续以“对接国际、开放赋能”的制度创新优势、“链接全球、融通世界”的开放发展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和人才,为国家试制度、探新路,打造中国开放发展新标杆。

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