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工明星会客厅”走进上海科技馆标本模型制作室
该区域包含正文内容,按tab键遍历信息
嬉闹玩耍的川金丝猴、努力孵蛋的南极企鹅、昂首挺立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展翅欲飞的大蓝闪蝶、炫彩斑斓的阳彩臂金龟……在大自然中,每一种动物都承载着地球演化的密码和自然选择的智慧。为了研究和保存这些珍贵的生命形态,人类创造出多种方法,其中最为直观的莫过于制作动物标本。
“它们像活的一样,太逼真了!”日前,劳动报“职工明星会客厅”直播栏目,走进上海科技馆,与2003年“上海工匠”、标本模型制作中心制作部负责人单鹍及其徒弟一起,向观众现场展示动物标本修复技术。观众们留言上百,对标本及制作师的精湛技艺啧啧称赞。在直播间,单鹍师徒表示,动物标本修复技艺融合了精细的手工艺术与深厚的科学知识,更需要从业者有一颗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动物标本如何制成?
“上海工匠”为观众解答
当日直播的镜头从一个半世纪前制作的川金丝猴标本展开来,这是单鹍团队近期在修复的标本之一。由于制作时间久远,技艺不够先进,川金丝猴的面部色彩、雕塑都不够还原,单鹍在直播间内向观众介绍,现在他们要尽可能完善地对其进行修复。他首先用吸尘器将标本表面灰尘吸掉,再仔细整理其毛发。“它鼻孔是堵住的,会让五官看起来不够生动。” 单鹍一边介绍,一边用小型钻孔机器进行鼻部打磨。他介绍,川金丝猴的脸上呈现淡淡的蓝色,等原来的颜料被擦掉后,要重新对其上色。
动物标本如何制成?单鹍介绍,当已死去的动物被送到标本制作室后,他们要对其进行各个部位的尺寸测量,记录下体长、胸围、颈长等关键数据,这些将成为日后雕塑、翻模的尺寸依据。然后要根据动物的品类不同,用相对应的方式对其进行系列操作。
“这些动物标本大多是采用剥制方法制成的。”简单说就是,保存好动物的皮毛,用假“里子”撑起真“面子”来制作标本。以往的剥制标本制作,通常把皮剥下来后不对其进行鞣制处理,只是把多余油脂去掉,刷涂防腐剂如砒霜膏等避免被虫蛀蚀。这样处理的皮毛,会出现皮张收缩和渗油等现象。单鹍说,砒霜膏是有剧毒的,用在动物标本上,对标本制作人员和参观的观众来说都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此外,传统的剥制标本通常采用皮内填充假体的方法制作,这样的方法在小细节上的表现没那么准确、完整,比如动物的表情、肌肉结构等。
“而现在用新型的剥制方法做动物标本,动物的皮毛是经过鞣制处理的,就像我们穿的皮衣、皮鞋一样,已经变成熟皮,没有任何异味。而且毛发的光泽度、蓬松度和柔软度更贴近于动物的生活状态。”单鹍说。
如何让动物“复活”
动物姿态大有讲究
直播间还“请”来曾经在世纪公园被许多爱鸟人士关注但不幸死亡的一只黑喉潜鸟,它羽毛光洁,作展翅高飞状,活灵活现。据单鹍介绍,一年多以前,该鸟因胸口染上油污而整理毛发,却误食而死。相关部门委托他们将其制成标本,这一工作被分派到了制作部另一个标本制作师马鸣一的手里。他不仅将这只黑喉潜鸟胸口的油污清洗干净,还费尽功夫,还原其生前飞翔的姿态。
“标本的姿态是不是它死亡时候的姿势呢?”有观众看到低头孵蛋的企鹅发出疑问。单鹍回答,其实不然,标本制作对于动物的姿态很有讲究。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动物标本,会让你仿佛置身动物生活的场景之中。“为了做好这只企鹅标本,我们观看了大量企鹅纪录片,有一个场景特别打动我们,就是一对企鹅父母轮流将企鹅蛋放在脚上,保证蛋不落地。”这个生动的形象就被他们捕捉到,并按照这个姿态制作出标本。
单鹍还说,选择姿态的时候,动物的重心是非常关键的。“我们可以观察到,当鸟在树上跳时,它的重心点是非常有讲究的。我们在做标本之前,先要考虑好它的重心。”
记者了解到,呈现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内的每一件标本,都经过他们团队巧妙的设计,依靠对动物身体角度、动作幅度的调整,将其摆成更接近自然的造型,让这种静态的造型产生动态的美感,给参观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单鹍说,他们还会把两件或多件标本进行组合,制造出大自然中的真实场景,例如老虎捕食小鹿的场景。有时候组合标本比单独的动态造型标本效果更加突出。
徒弟展示高超技术
传承前提是热爱
在当日的“职工明星会客厅”直播间,单鹍的徒弟,“00后”小伙吴匡益也向大家展示了他擅长的蝴蝶标本制作技术。他小心翼翼地拿出软化后的大蓝闪蝶尸体,放在展翅板的中缝上。展开翅膀后,用裁剪好的硫酸纸压在一边翅膀上,用平头镊子夹住另一部分翅膀,拖动到位并压住。最后用昆虫针沿着翅膀周围一圈插针固定,调整触角位置、腹部位置等,检查姿态是否对称。
在整个制作过程中,观众中有许多昆虫爱好者提问,“如何让翅膀上的鳞粉少掉一些呀?”“为什么前翅要往上一点固定?”……吴匡益讲话也如他的动作一般,慢条斯理,“最重要的是耐心、细心、慢。”他在制作标本的时候,手法极其轻柔。“不管对蝴蝶还是对其它昆虫,制作时都要极其细致,而且要保持敬畏之心。”
“动物标本制作是一门手艺活儿,传承很重要。” 师父单鹍坦言,做动物标本制作师其实挺苦的,所以一定要对标本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在这个行业扎根。吴匡益正是如此。吴匡益在直播时提到,他的兴趣来源于上小学时。学校组织参观动物标本,而如今学成归来从事这个行业,正是他心心念念的。
目前该团队的每一位标本制作师,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也都对这个工作保持热爱之心。看到有这么多后辈仍然愿意从事这个行业,单鹍十分欣慰。
动物标本,对博物馆来说,有着服务于科研、服务于展示教育以及收藏的意义。他们做好的标本,特别是剥制标本,可以让科研人员在很多年以后,重新进行DNA的鉴定,对生态环境进行研究,也可以让小朋友及观众更亲近自然,通过自然博物馆内标本的各种动作,看到动物在野生环境里的一刹那姿态和生态环境。同时,通过标本制作,每年增加自然博物馆的馆藏量。标本制作师们可以对馆里的标本进行替换,从而使场馆常开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