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区域包括正文内容,按tab键遍历信息
■宝物由来
今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上海总工会成立100周年。2024年,上海市总工会、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启动了面向社会各界的史料征集。上海及中国工人运动早期领导人汪寿华的外孙何利华得知后,向上海市总工会捐赠了外公当年使用的一只木制手提箱。汪寿华烈士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第一位牺牲的共产党员,牺牲时年仅26岁。这只手提箱在随后的多年中,由汪寿华遗孀何赵兰花保存,寄托着家人无限的思念,成为一段历史的见证。
谈及外公和当年的历史,何利华(左)感触良多。
■人物速写
汪寿华:上海及中国工人运动早期领导人、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指挥者之一、上海总工会第二任委员长
汪寿华原名何继元,曾用名何今亮、何晋亮、何松林、宋林、汪寿华等,这些名字的启用和转换背后,是革命者的勇敢和机智,也折射出这位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的杰出组织者和领导人传奇的一生。
1901年,汪寿华出生在浙江诸暨一户书香门第。1917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汪寿华在上海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4月赴苏联学习,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汪寿华奉召回国。不久,上海爆发了五卅反帝运动。汪寿华担任上海总工会宣传科主任,协助李立三、刘华、刘少奇领导工人运动。在李立三、刘少奇被迫离沪,刘华牺牲后,他挑起了上海总工会代理委员长的重任。
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汪寿华先后参与指挥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1927年3月21日,第三次起义打响。汪寿华作为工人纠察队总指挥,同周恩来、罗亦农等一起全面指挥战斗。战斗打响前,他派人到龙华请白崇禧北伐军配合起义,白崇禧按兵不动。汪寿华知道后十分气愤地说:“他们不来,我们自己干!”经过30小时的血战,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终于取得了胜利,占领了除租界以外的全上海。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他任临时市政府委员、常委,上海总工会委员长。
1927年4月初,国民党反动派阴谋破坏工人纠察队,汪寿华领导工人进行坚决反击。他曾说:“为了党和工人阶级的事业,我宁愿牺牲一切。”4月11日夜,在蒋介石授意下,杜月笙在其公馆诱捕了汪寿华,把他塞进麻袋。后汪寿华英勇就义,时年26岁,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第一位牺牲的共产党员。
次日凌晨,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三代人悉心保存手提箱
去年10月,本报记者跟随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前往汪寿华烈士的外孙何利华老人家中接受了捐赠,第一次见到了这只手提箱。与想象中不同,这只小小的木箱,穿越百年时光,依然保存得相当完好。
“这些年,承载着对外公的思念,这只手提箱由外婆历经艰险保留下来,经由母亲传到我的手中。”谈及外公和当年的历史,已年届八旬的何利华感触良多。
据他介绍,外公牺牲后,组织上起初没把实情告诉外婆,只讲汪寿华又去苏联工作了。此后,家人经四处打探,才找到他遭活埋的地方,家人在深夜挖出遗骸,含泪换上寿衣,殓入备好的薄棺,草草移葬于不远处一树下,并立记号备祭奠或日后寻找。
“1950年,上海总工会主席刘长胜告知了外婆,外公牺牲的实情,并以组织名义邀请我外婆到上海居住,我随外婆来到上海。”何利华说,新中国成立后,民政局在家人指引下,在汪寿华殉难地枫林桥南岸荒滩找到了烈士遗骸,移到最早的大场烈士陵园,办了简朴而隆重的安葬仪式。
“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何利华回忆,1957年春天的一个下午,自己放学回家,不见外婆与小弟,邻居告诉他:外婆与小弟让总工会的轿车接走了。何利华匆匆吃完晚饭即上床睡觉。“直到时钟敲响十二点后,我才见外婆回来。她红光满面、神采奕奕走到我跟前对我讲,她见到敬爱的周总理了。她说:周总理对我们家非常关心,问寒问暖。”
听到这里,何利华说,自己身上仿佛一股热流涌上心头。外婆说:周总理讲,汪寿华、赵世炎、罗亦农等同志是中国革命的开路先锋,我们要纪念他们、缅怀他们,要发扬他们的革命精神,建设好新中国。
“周总理嘱咐烈士家属: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我把周总理的话铭刻在心中,我这一生便要去践行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何利华说。
■劳动报记者 李嘉宝 摄影 展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