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区域包括正文内容,按tab键遍历信息
宝山首届职工绿色低碳技术竞赛揭榜
百项成果赋能城市转型
助力国家“双碳”战略,近日,宝山区绿色低碳标杆场景集中发布暨首届职工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竞赛颁奖交流活动举行。现场发布100余个绿色低碳应用场景,40项技术成果集中亮相,四组企业签署意向合作协议,进一步打通了绿色技术从“赛场”到“市场”的转化路径。
作为全市首个以实地场景为赛题、首个实现技术落地与碳信用开发闭环的低碳竞赛,本次活动由市发展改革委、市总工会指导,宝山区发展改革委、区总工会主办。赛事覆盖工厂、楼宇、医院、学校等多类型场景,历时半年,吸引百余家单位参与。最终评选出十大最具创新绿色低碳技术产品奖、最具市场潜力低碳技术产品、十大最具潜力绿色低碳应用场景和十大最具效益绿色低碳解决方案,为企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
获奖案例中,来自上海氢安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多功能金属氢化物储氢装置”突破了传统储氢的体积密度瓶颈,能耗降低20%;施耐德电气为吴淞中学量身打造的“公共建筑零碳解决方案”,以光伏发电结合智能微网,实现近零能耗校园,展现了低碳转型在教育场景中的可行性;金红叶纸业则通过绿色工艺优化,推出“唯洁雅零碳盒装抽纸”,水重复利用率达92%,远超行业水平。
除了技术亮点,职工创新成果也在活动现场实现了供需对接。上海备禾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中欣晶圆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备禾团队利用合成式节电技术,对后者65台水泵、真空泵电机进行节能诊断,预计每年可节电近90万度,节约电费69万元,节约标准煤253吨。同时,极航节能与上海科勒、中冶检测与永大菌业、贝恒检测与海隆石油钻具亦达成合作意向。
为推动竞赛成果常态化发展,宝山区还启动了《职工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竞赛实施指南》的标准编制工作,拟通过明确竞赛流程、评价标准和转化路径,构建规范化、专业化、机制化的绿色竞赛体系。
活动现场,宝山区绿色低碳劳模工匠联盟同步成立,首批成员涵盖多个行业的劳模与技能人才。未来将通过“绿色低碳助企行”活动,深入企业一线开展技术指导与经验传授,推动节能降碳理念落地生根。
据悉,宝山区此次发布的绿色低碳标杆场景覆盖制造业、产业园区、公共机构等七大领域,展示了区域内绿色供给侧结构的多样化与专业化布局。未来宝山将持续深化“场景开放+标准引领+职工赋能”的三位一体机制,为打造全市绿色低碳转型样板区汇聚更强的职工力量与技术支撑。
劳动报记者 王海雯
塘桥街道餐饮技能比武出新招
专家团到店“把脉问诊”
“我们的餐饮受众目前以老年群体为主,但也有不少周边白领,能否根据他们的喜好,推出一些低卡健康餐?”“是否可以推出企业团餐,服务周边的企业?”……在塘桥街道的一家餐饮企业里,由劳模工匠、行业专家、市场监管等组成的“专家团”共同为商家提供一对一指导,从餐厅环境、经营思路等方面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
这是为期半个月的“烟火塘桥·味聚匠心”餐饮行业技能比武大赛过程中常见的一幕。相较于传统的餐饮行业技能竞赛,本次比赛不仅聚焦餐饮企业的“作品”——菜品的色、香、味等,更聚焦餐饮企业持续发展。比赛创新采用“专家到店赋能 + 食品安全督导 + 线上知识竞答 + 职工健康餐研发 + 大众评审互动”的全链条设计,将技能竞赛与行业提升紧密结合。在培训赋能阶段,上海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彭军大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翁建和大师等行业专家深入商户,从烹饪技艺到品牌营销,为商家提供一对一指导;市场监管所同步开展食品安全与规范经营监测,确保比赛在专业、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决赛现场亮点纷呈,为了让竞赛的“成果”更加直观面对顾客,本次决赛现场特邀大众评审,对特色美食进行评审。
记者从街道总工会了解到,本次竞赛的开展,是为街道餐饮企业赋能的一次创新尝试,自启动以来,吸引了塘桥街道辖区内13家餐饮单位参与,涵盖传统老字号、新锐网红店、企业食堂和社区餐饮等多种类型。“很多企业希望能够在我们的比赛中‘把脉问诊’,找到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有企业希望通过我们的比赛实现与周边社区、企业的更好连线。”
作为本次竞赛的一大成果,塘桥街道发布了2025骑士专享套餐,该套餐选用大赛“共享职工餐”菜单菜品,为骑手群体提供健康营养选择。餐饮商户代表发布新就业群体“多元友好”暖新商户项目,共同倡导餐饮商户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歇歇脚、喝喝水、充充电的暖心服务,成为塘桥街道“骑手友好餐厅”,让烟火味更温暖。
劳动报记者 张锐杰
三尺讲台“硝烟”起 “青椒”以赛促成长
第六届上海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开赛
5月9日至11日,第六届上海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在上海师范大学举办。3天时间里,从全市1851所学校、3731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的275名“青椒”(青年教师)以讲台为擂台,围绕上海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上好一门课”为理念,一展他们的看家绝活。
据了解,本届青教赛参赛选手均有5年以上教龄,最大年龄40岁,最小年龄25岁。比赛设小学语数外类、小学及幼儿园综合类、中学语文类、中学数学类、中学外语类、中学综合类、中小学思政课专项、中等职业教育类等八大学科组别。在竞赛内容上,教学设计占比20%,教学展示占比70%,教学反思占比10%。竞赛还引进了第三方评价机制及网络监督机制,确保比赛公平公正公开。
“从去年冬天校赛开始,到区赛,再到现在的市赛,一路走来既是备赛又是学习。”上海市位育中学语文教师许钇宸告诉记者。“今年松江区派出了一批学科‘明星教师’参赛,他们对课程精心打磨的同时,也带动了整个学科教研团队的进步。”松江区教育工会副主席曹海燕表示,“参赛教师和学科教研团队一同备课形成的可共享的教学成果,可以供全体教师使用,大家同提高、共进步。”
据悉,本次竞赛将产生各组别特等奖1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对获得特等奖、一等奖的青年教师选手,由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颁发“上海市教学能手”证书;对获得特等奖且符合申报条件的青年教师,按程序向市总工会推荐申报“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此外,5名竞赛佼佼者将代表上海参加今年8月在陕西举办的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劳动报记者 李成溪
比速度 比技能 比理论
松江区两街道举办网约配送员劳动和技能竞赛
近日,松江区中山街道和岳阳街道分别举办了网约配送员劳动和技能竞赛,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了展示技能、交流经验的平台,进一步推动了网约配送行业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
中山街道的竞赛在施惠特呈远商业广场举行,吸引了辖区内美团、叮咚买菜等平台站点50余名职工参赛。比赛分为理论测试及现场实操,实操包括综合配送竞速和模拟取餐两个模块。综合配送竞速环节设置了坡道绕桩、颠簸路面、定点停放等路径关卡,尽管当天刮风下雨造成路面湿滑,增加了比赛难度,但选手们依然展现了精湛娴熟的驾驶技巧和文明上岗的工作态度。模拟取餐环节则考查了选手们规范穿戴上岗、快速精准查找食品安全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他们的规范操作水平和食品安全意识。
岳阳街道总工会组织开展了第三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技能竞赛,聚焦外卖行业的核心工作场景,设置 “配送前准备(餐包消毒)” 和 “驾驶技能(绕桩)” 两大实践项目。在 “配送前准备” 竞赛环节,选手需严格按照标准,对配送箱、车辆把手等关键部位进行快速、全面的消毒操作,评委从消毒流程的规范性、操作熟练度和细节把控等方面进行评分。“驾驶技能” 项目则考验了选手们的驾驶技术和应变能力,要求参赛者在模拟城市复杂路况的赛道上,快速、平稳地绕过障碍物,保证速度的同时确保安全。
两场竞赛不仅激发了网约配送员的工作热情,提高了他们的技能水平,还进一步团结凝聚了网约配送员这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促进了这一群体综合素质提升。
劳动报记者 陈恒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