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改|中交三航局:1159人实现“职级就位”
发布时间:2025-03-18

该区域包括正文内容,按tab键遍历信息

  ■劳动报记者 梁嘉蕾 

  技能等级、晋升通道、收入待遇、社会地位……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事关一线工人职业发展的方方面面,需要宏观政策与基层实践的协同配合。当前,上海产改推出一系列务实举措,形成一批富有产业特色、行业特征、区域特点的成果。这其中,有具有普遍共性的大改革,也有小众赛道的微实践。见微知著,从即日起,本版推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样本观察”,从一支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样本中窥探上海的改革之路。

  又到发工资日,新一届上海工匠、中交三航局新能源公司质量总监龚权华打开工资条,新一笔技能序列津贴赫然在列。

  今年以来,三航局推动技能序列职级就位,针对广大一线产业工人,在企业原有的序列标准上首推“技能S序列”,发放相应技能序列津贴,评上S7的一线职工龚权华从此可享分公司副总待遇。公司同事为在一线兢兢业业三十多年的他感到由衷高兴,龚权华很坦诚,真金白银的收入提升,让他更感受到了企业对技能工人的认可,对这条全新的产业工人晋升通道充满信心,“晋升通道打开,干测量、做工人,也有好奔头”。

  截至目前,三航局已完成产业工人职级就位1159人,两人被中交集团认定为S8级,四人被评定为S7级。在三航局,产业工人努力的每一步都算数。


  技能序列打通“通道”

  重构产业工人身份认同

  三航局是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国家队”。过去,产业工人因缺乏明确的序列体系,发展受限,优秀工人往往会逐渐转向项目管理或科研方向。

  为此,三航局直面传统职级体系的痛点,完善与技能等级挂钩的职级通道管理机制,将岗位划分为管理(M)、技术科研(P)、项目管理(PM)、技能(S)四大通道。其中,S序列专为一线操作岗位设计,设S1至S9九级职级,“只要评上了S7,相当于公司的M6,基本能够享受到子分公司副总待遇,履职待遇覆盖差旅标准、岗位津贴等全方位福利。”三航局人力资源部副部长梁艳娇介绍。

  能评上S7,龚权华也有实实在在的硬本领,他深耕测量一线,钻研出多个先进操作法,带出了一支支测量精兵队伍。回忆起去年12月召开的S序列评审会,他依然难忘当时的紧张——S序列的深层价值,重构了产业工人的身份认同。

  四个序列打通了四个通道,在新机制推出后,三航局内1159名一线产业工人都已完成首轮评定,实现“职级就位”。每名职工都能找到自己对应的向上通道,未来充满奔头。



  完善配套制度

  构筑高技能人才队伍

  近年来,三航局在推进产改上不遗余力,形成党委领导、行政负责、工会推进、各方参与的产业工人建设工作格局。

  据介绍,三航局自有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以“8231”为目标,即三年时间重点打造试验员、测量员、船员等8支队伍;自有产业工人总量占全员比重达到20%左右;高技能人才占比达到 30%;争创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目前,三航局正按照中交集团总体部署,完善配套制度建设,建立技能人才库,完善公司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确定阶梯式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试点探索自有核心产业工人队伍;进一步推进“金葵产业工人社区”建设,为产业工人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社区。

  尽管已经评上S7,龚权华丝毫没有放松:S序列评定一年一次,每一轮有三年有效期,到期需要复审,既要“保7”,更要“争8”,龚权华对自己的要求比对徒弟更高,“我带好头,做好榜样,助力通道更通畅。”



  ■新闻深一度

  人社部:

  推动工资分配向生产一线

  和急需紧缺的技能人才倾斜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增加制造业、服务业紧缺技能人才供给,加快构建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表示,今年将强化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研究出台加大国有企业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激励的政策文件,合理提高生产一线技能岗位的薪酬标准。

  支持在技能人才聚集的区域、行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推行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引导合理确定技能人才起点工资,推动工资分配向生产一线和急需紧缺的技能人才倾斜,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

  王晓萍会上表示,将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从今年开始,连续三年,每年补贴职业技能培训1000万人次以上,支持劳动者以一技之长创造美好前程。

  在培训对象上,聚焦最急需的群体,特别是农民工、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在培训内容上,重点围绕就业容量大、供需矛盾突出的一些领域,比如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新职业等,增加紧缺技能人才供给,联合民政、卫生健康、医保等部门,开展养老服务技能人才、长期照护师等专项培训。


  ■整理 张锐杰